清明是慢性疾病好发的节气,清明时节如何饮食,神象君给大家出谋划策。
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清明时节如何饮食,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
清明时节如何饮食:宜食粳米、芝麻、淮山
这时候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的话,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的发生,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这些食物要适当少吃,饮食还要以清淡为主。
菊花养肝利胆,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清明宜动不宜静,最适合踏青
多变天气,平肝保暖不放松
清明时节,时而风,时而雨,天气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但人们扫墓踏青,户外活动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无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做好保暖工作,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外出踏青,着重护肤和胃
春季的野菜种类比较多,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最好回家长时间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外出踏青,“动”得不宜大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锻炼有区别,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
上一篇:柠檬水的正确泡法
下一篇:第八届上海野山参文化节正式开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