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养生文化>《端午名医话养生》之端午前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端午名医话养生》之端午前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8-07-25 来源:

      端午临近,气温逐渐炎热。特别是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雨量逐渐增多。导致湿度增大,气压降低,经常感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还容易引起心慌心悸。这次象君邀请到了岳阳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崔海明博士,为您带来《端午前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端午前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名医名片


《端午名医话养生》之端午前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崔海明


    主治医师,讲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先后任职于上海长征医院、岳阳医院心内科。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血栓学组委员。

1、警惕“高血压”变“低血压”
      随着气温的升高,很多高血压病人出现了头晕、乏力、困倦的情况,测血压不高,甚至偏低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体的血压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冬春季气温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难以控制,往往需要较多的降压药;而进入夏天,气温升高,血管舒张,血压变得较低,原来吃较强的降压药,可能会产生“低血压”,如果血压突然降低,容易出现脑缺血症状,比如头晕、乏力。这时候需要严密监测血压,如果确实是很低,需要减少降压药的服用,或者更换为温和的降压药。此外,服用降压药物时,不要自行随意加大、减少或和其它降压药同时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避免意外发生。

2、冠心病、植入支架的患者不要随意停药
      冠心病季节性特别明显,秋冬季节多发、症状明显,夏季气温升高后,往往症状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也会减少,有些患者会误以为自己病好了,可以不吃药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冠心病是慢性疾病,夏天气温升高、血管扩张,相对没那么“缺血”了,所以症状会缓解,但血管里面的斑块并没有减少,仍然需要严格药物治疗;尤其是植入支架的患者,更是要按照医嘱坚持服药,不要自我感觉好点了就随意减药或停药,最好还是找原来的手术医生就诊后决定药物的调整。

3、“心慌心悸”高发的原因和应对
      心慌心悸的患者在这个季节发病增加了,这是为什么呢?近期正值梅雨季节,湿气较重,一些痰湿体质的患者,外感湿邪后,痰火扰心,导致心慌心悸会加重。痰湿体质的患者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端午名医话养生》之端午前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这些患者可以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品,比如鲫鱼、淮山药、莲子、芡实、赤小豆、薏米、莴笋、冬瓜等。当然,病情较重的还是应该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中西医药物、射频消融手术等。

   你知道端午节为何有佩香囊的传统?香囊可以辟什么邪?最近出汗很多、嘴巴一直发苦、痰多。四肢浮肿、身体乏力、这又是什么症状?夏天到了,有一种出人意料的滋补方式?它究竟是什么?

《端午名医话养生》之端午前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如果你有这些困惑了解,那请关注6月16日下午四点,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名医大会诊》端午特辑,以上问题将一一解答。节目还有两位著名专家为您解答更多端午养生问题。敬请期待!

相关资讯